发布时间:2020-04-30 15:28:18 / 浏览次数:7705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各行业复工复产全面推进,各地的旅游景区也渐次开门迎客。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关门歇业后,旅游市场阵痛明显。3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 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重点推进文旅休闲消费提质升级。那么,在政策利好下,旅游市场如何迎来绝地反击,怎样挽回疫情期间的损失,甚至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游客,这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
疫情冲击后,旅游行业面临的挑战
新冠疫情的特殊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给人流密集型的传统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减少人群聚集,按照各省市目前的防控要求,景区必须采取限流、分时预约等方式,以有效控制客流量,大部分景区的承载量上限是以往的30%左右。
然而国内大部分传统景区本就是以门票为主要收入来源,长期的关闭加上限流,让景区的处境雪上加霜。如果旅游产业的行业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再不反思传统业态的种种弊端,针对后疫情时代的特点做出改变的话,相当一部分旅游实体都将逐渐消失。
后疫情时代下 我们应该思考的
1. 入园限流 如何摆脱“门票经济”的桎梏
景区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面临限流的处境,仍想依靠“门票经济”来维持景区正常运营显然是行不通的。在消费者更注重旅游体验,旅游消费面临转型升级的前提下,要想摆脱“门票经济”,需要从“提升服务质量”与“打造综合业态”两方面双管齐下。
“提升服务质量”——建立标准化运营管理体系是提升游客体验最有效的方式。通常景区会受到游客投诉的情况集中在以下几点:工作人员服务问题、景区管理问题、门票争议、设施问题。会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景区从上至下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管理体系。景区需要设立合理的、精简高效的管理架构和内设部门,并尽量实现管理架构的扁平化,这有利于任务的及时传达与执行。
“打造综合业态”——提升客单价能有效抵抗限流给景区收入带来的冲击。有数据表明,旅游产业链效益约为门票价值的7倍,包括食宿、交通、购物及间接创造的社会财富。丰富景区的“食、住、行、游、购、娱”产业要素构成,是留住游客、提升客单价的根本做法。
2. 低流量人群出行 如何将流量导入线上
“信息时代,流量为王”,尤其是现在线下流量暴降的状况下,抓紧线上流量是景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2020年3月1日,疫情控制尚未明朗的情况下,布达拉宫竟然迎来客流量爆满的一天——1个小时内就有100多万人在其淘宝直播间内驻留,而这几乎是布达拉宫以往全年的客流量。直播中,身穿藏族民族服饰的解说员带领摄像师进入布达拉宫,对殿内的展品进行解说。并展示了一些平时几乎去不了的区域,譬如以往并不开放的金顶群,馆藏经书等等。
其实在布达拉宫直播之前,2月23日也有过一期这样的“云游直播”——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和苏州博物馆等8大博物馆在线“开馆“,免费在线展示馆内展品。甘肃省博物馆馆长表示:"23号一场直播的参观人数接近平时全年客流量。"
像这样的“云旅游”可以为用户“种草”旅行地点、提供更好的行程规划等,相当于音貌俱全的攻略——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旅游业在疫情后的复苏。
3. 未来流量报复性增长 如何做好防控预案
疫情的爆发使节后境内境外出游都陷入停滞,但可以预见的是,等到警报解除,交通航运、景点景区恢复生机,积累下的出游意愿一定会集中爆发。这对广大景区防控预案的设计处理能力是极大的考验。景区仍要把控好入园人数限制,提前准备好人群分流、排队进度把控、游客紧急救援等方案。
养精蓄锐 以变谋新
对景区而言,当前正是养精蓄锐,以变谋新的重要阶段。
在旅游市场恢复生机前,对自己的产品进行优化升级,谋划景区差异化运营,重塑商业模式,重视景区智慧化建设,做好关键风险点的控制与应对,培养优秀管理团队,这些都将帮助景区在市场复苏之际实现弯道超车,并避免在未来的疫情和灾难面前重蹈覆辙。